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

比例原則

http://ad.cw.com.tw/ec/cw1000_SEO/P154-155.pdf

這是天下雜誌年度一千大企業其中的獲利排名,其實我想說的是營業額排名,沒得看,只好看這個,也可以拿來逆推營業額。

這排名,非常明顯的,電子業佔最多,總額累積也是最高;
剩下的,扣除中油、台塑石油與中鋼,這三個國營、寡占事業;
再扣除塑膠、鋼鐵,還剩下啥?
只剩下少數幾家食品與水泥、營建...

回頭看2009年,身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推出的促進經濟手法,
消費券、車輛貨物稅減免、房屋低利貸款...
這些與上述的數字相比,二者對得上嗎?

明明台灣就是以電子以外銷為最主要的營生方式,最多人靠這些過活,
我們這偉大的政府救的卻是不相干的行業,
這對嗎?
那些措施不是圖利特定少數財團嗎?
那些全都是內銷的行業嗎?
那些最倚賴政策的行業嗎?
那些因此最重要的政客金主嗎?

2 則留言:

shunyuan 提到...

話不能這麼講,台塑,及電子五哥,賺多少錢,但繳多少稅。這些企業,賺了錢,不納稅,難道政府還要補貼他們?

要我說,統統關掉算了。現在這些財團,還在搞新的產業創新條例,還要免稅或減稅。都租稅減免己十年了。

drunkenlife 提到...

那麼,話可以這樣講嗎?

因為電子業都享受優惠條例,所以一旦國際經濟不景氣,政府就不應該救電子業?

台塑呢?有享受優惠嗎?
因為他賺很多了,所以政府就不用救他?

汽車業已享受幾十年的超高關稅造成的優勢了!
為何要救他?
佔了幾十年的便宜了,還是沒賺錢?還得靠政府,也就是你我的稅金來救他?
美國救汽車業,可是有不少條件哪,
台灣給三萬減免,有要求汽車業給啥嗎?政府入股?老闆下台?有嗎?白白給的!

要談繳稅,傳統產業人盡皆知的二本帳怎麼說?
賺的錢,有多少會出現在賬面上?課得到稅?

台積每年發出數百億的現金股利,讓多少人獲益?
營建業呢?實際營業額高的驚人,賺的錢進了幾個人的口袋?

雖然談的都是企業,
但啥該做,啥不該做,總是該有個原則,
這邊的事,不能拿到另一邊去扯,這豈是治國該採取的觀點?
這也正是標題所說的“比例原則”的另一次顯現...

前陣子王振堂在叫那些優惠不該減免,好笑,
宏碁如今只是個品牌公司,有研發可談嗎?拿優惠?

追蹤者

網誌存檔